據新發布的《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四五」發展規劃》,布局大灣區跨珠江口通道群,推動形成以公路、軌道交通、水上高速客運等多方式跨江通道格局。其中,明確提出「加快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獅子洋通道、蓮花山通道等公路通道建設」。這些新通道將攜手港珠澳大橋、南沙大橋、虎門大橋等跨珠江口通道,形成粵港澳大灣區跨海跨江通道群,進一步加快大灣區互聯互通。 粵港澳大灣區將形成跨海跨江通道群,圖為虎門大橋。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集「橋、島、隧、水下互通」於一體的超級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近期建設獲新進展。記者3日從廣東交通集團獲悉,深中通道沉管隧道E12管節已完成沉放對接,目前沉管隧道建設正式突破2公里。而在橋樑工程方面,主橋樁基、承台已全部完成,伶仃洋大橋已轉入上部結構施工階段。按照最新工期,深中通道擬於2024年全線建成通車,屆時深圳到中山車程將從現時2小時縮短為20分鐘。 同時,作為世界在建的最大三塔公路斜拉橋,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目前進入塔座施工新階段,預計今年12月底前可完成高欄港大橋、黃茅海大橋兩座主橋5座主墩承台施工任務。施工方對記者透露,該通道項目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建成後,將成為港珠澳大橋西拓的重要通道,對粵港澳大灣區西翼和粵西地區加快發展意義重大。 獅子洋通道位於南沙大橋和虎門大橋之間,也已列入廣東省發改委公布的《2021年省重點建設項目計劃》,明確今年內動工,擬2027年建成通車。據規劃,該通道跨江主橋工可推薦採用主跨2180米、雙層16(上層8+下層8)車道高速公路技術標準的超大跨徑懸索橋,將貫通廣州南沙自貿區與東莞濱海灣新區兩大灣區發展平台,促進大灣區互聯互通、珠江兩岸城市群一體化融合發展。 (來源:香港文匯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