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俄烏衝突持續發酵,天然氣供應短缺風險正從歐洲蔓延到日本。 自6月底俄羅斯宣布將成立新公司接管「薩哈林2號」運營以來,日本國內對「缺氣」的擔憂與日俱增。無奈之下,日本政府近期頻頻向美國、澳大利亞發出求助信號,希望獲得兩國能源供應以彌補日本潛在能源缺口。然而,遠水解不了近渴,更何況目前看來,美澳並沒有太大意願去幫助日本緩解眼下的困局。 網絡圖片 「缺氣」風險加劇 日本共同社7月25日報道稱,日本經濟產業省表示,儘管目前日本尚未立即出現燃氣供需緊張的狀況,但在俄烏衝突的背景下,日本能否維持對俄羅斯遠東石油及天然氣開發項目「薩哈林2號」的權益面臨不確定性,因此日本政府將加緊採取應對措施以抑制燃氣需求。 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日本緊隨美歐腳步,對俄實施多輪制裁。不僅如此,日本還積極配合美國,意圖打壓俄石油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作為反制,俄羅斯將日本列入「不友好國家和地區名單」,並在能源領域對日採取回擊,打算切斷輸向日本的天然氣。 6月30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法令,要求成立新公司接管「薩哈林2號」運營,項目原有外方股東需於一個月內申請在新公司中保留股份,由俄政府決定是否批准。日本三井物產公司和三菱商事公司先前在這一項目中分別持股12.5%和10%。剩餘一家外方股東殼牌公司已經宣布將撤出。 消息一出,日本國內擔憂四起。由日本多家煤氣公司組成的行業團體「日本煤氣協會」表示,考慮到「薩哈林2號」項目面臨的種種不確定性可能給日本進口天然氣帶來影響,協會建議日本政府盡快考慮應對之策,包括尋找天然氣進口的替代來源、煤氣公司之間協調餘缺,甚至在供應緊張時對用氣需求進行限制。 據悉,「薩哈林2號」項目位於俄羅斯遠東薩哈林島大陸架,涉及的石油儲量約為1億噸,天然氣儲量為4000多億立方米。日本大約9%的液化天然氣從俄羅斯進口,幾乎全部來自「薩哈林2號」項目。分析認為,俄羅斯在「薩哈林2號」項目上進行反制,不僅意味着參與該項目的日本企業面臨出局風險,更有可能導致日本國內天然氣供應出現危機,無法從俄羅斯獲得穩定的能源供應。 遠水難解近渴 「俄烏衝突爆發之後,日本與美國步調高度一致,充當馬前卒,沖在對俄施壓的前列,導致日俄關係急劇惡化。在此背景下,俄羅斯借『薩哈林2號』項目回以顏色,將給日本能源供應帶來嚴重衝擊。」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東亞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孫承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稱,雖然從數據來看,俄羅斯供應的天然氣量占日本進口天然氣總量的比重不高,但「薩哈林2號」項目具有距離近、運輸成本低、供應穩定等優點。 日本NHK網站也指出,相比其他地區,日本從「薩哈林2號」進口天然氣較為便利,通常3天左右就能運到,且運輸路線較為安全。因此,「薩哈林2號」是價格較低且能長期穩定供應的能源基地。 隨着日本國內「缺氣」的風險不斷增加,日媒報道稱,日本政府目前決定做兩手準備:一方面努力維護本國企業參與「薩哈林2號」項目相關權益,另一方面尋求從「友好國家」採購液化天然氣的替代方案,以擺脫對俄依賴。 7月上旬,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萩生田光一前往澳大利亞悉尼,出席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印度四國能源部長會議。臨行前,他表示將「堅決要求全球主要液化天然氣生產國美國、日本最大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國澳大利亞增加產量,確保對日供應穩定」。在此之前,萩生田光一就曾向美、澳政府提出相似要求,希望獲得兩國能源供應以彌補日本潛在能源缺口。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呂耀東認為,美、澳的幫助或許能在短期內緩解日本的「缺氣」困境,但長期來看,天然氣運輸需要高昂成本,日本捨近求遠,想用其他來源替代「薩哈林2號」項目,並不是一個好選擇。 日本時事通訊社認為,儘管日本政府向美國和澳大利亞提出增產請求,但產出國實際的增產往往需要數年時間。同時,德國等歐洲國家也日益注意到液化天然氣的重要性,所以很難確定日本能否如願以償。 推升國內通脹 日本天然氣幾乎全部依靠進口,面對今後「薩哈林2號」長期合同可能部分中斷的風險,日本政府不得不在「開源」的同時,也開始認真考慮如何「節流」。 日本燃氣協會會長本莊武宏近日表示,一旦天然氣供給緊張,將考慮視情況節約用氣。日本經濟產業省開始研究在供需緊張時要求家庭和企業節約使用城市燃氣的新制度。日本政府還將進一步討論為大型企業設定天然氣節約數字目標或強制限制使用的必要性。 「日本現任政府以『價值觀外交』為導向,以期提升日本國際影響力。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進一步加強與美歐的合作,跟隨美歐對俄實施禁運、封鎖、制裁等措施。目前看來,如果美歐不解除對俄制裁,日本恐怕不會單方面率先改變對俄政策。」孫承認為,如果俄烏衝突持續發酵,日本繼續追隨美國,採取對俄強硬政策,那麼日本很有可能面臨嚴峻的能源危機。 呂耀東認為,日俄關係惡化的影響是長期且全方位的,如果日本「缺氣」問題無法得到緩解,不僅將引發日本國內相關利益團體的不滿,還將帶來一系列經濟及民生問題,比如能源短缺將會引發能源價格上漲,增加民眾生活負擔。這些都是日本政府無法忽視的問題。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日本核心通脹指數已連續10個月同比上漲。分析認為,儘管日本政府多次調高對燃油批發商的價格補貼標準,但能源價格大幅上漲仍是推升通脹的最主要原因。6月,日本電費、管道天然氣、汽油價格漲幅分別達到18%、21.9%和12.2%。還有分析稱,日本使用的天然氣中,六成用於火力發電,一旦天然氣不足,將對日本的電力供應造成衝擊。 近期,日本開始加速重啟核電廠的行動。孫承認為,接下來,日本在發展風電、核電等方面的步子會邁得更快。此外,今年初,世界首艘液化氫船將澳大利亞煤制氫成功運抵日本。「日本會採取更多措施,試圖逐漸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但這很難在短期內實現。為了長遠打算,同時考慮國內呼聲,日本政府還是會想辦法留在『薩哈林2號』項目,甚至為此對俄做出一定的讓步。」孫承說。 (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