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傳媒記者陳銘泰報道 捷克古姆洛夫被譽為世界上十大最美小鎮之一,位於波西米亞地區南部,與奧地利接壤。由於出發前沒有計劃好行程,從奧地利林茨前往捷克古姆洛夫只需要1個半小時,而從布拉格乘坐Student Agency的大巴出發,則需要大約3個半小時才到達小鎮。大巴雖然有Wifi提供標識,但是網絡供應斷斷續續,讓人有點失望。 從林茨出發前往布拉格,第三日前往古姆洛夫一日遊後返回布拉格,最後一天回到林茨浪費了不少時間 這個小鎮的名字說起來有點繞口,所以她在華語世界中擁有一個更為簡潔的名稱 – CK小鎮。小鎮並沒有寬闊的道路,因此大巴站位於城外2000米外的樣子,需要步行大概15分鐘。從小鎮的入口開始走一段筆直的道路以後,就到達了斯沃諾斯基廣場。廣場中間豎立著一根大部分中歐城市小鎮都會有的黑死病紀念柱。 老城區外的汽車站 與其說古姆洛夫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小鎮,不如說這裡的人文藝術才是更吸引人。六月初的古姆洛夫正值五花瓣節的前夕,小鎮裡的村民都在為節日摩拳擦掌,為了給自己還有遊客這座小鎮展示最富有魅力的一面。在市中心旅館門前豎立著一些馬戲團的道具,道具的周圍有一大幫的遊客圍繞著雜技演員們照相。讓人感到意外的事,這些演員賣力的擺著形態各異的姿勢,但是卻沒有收任何人的一分錢。繞著整個場地走了一圈都沒有發現供人們放零錢的小碗或者皮箱。而且作為一名旁觀者來說,能看出他們表演時候的放鬆、無拘無束、不理會觀眾的感受、並沒有固定的套路、肆意地做著自己喜歡的姿勢,就像平常生活一樣,他們是真的享受著這一切。 雜技演員們十分享受自己的表演 小鎮的古韻風存,大街小巷之間都是餐廳和旅館,捷克自2004年起加入了歐盟,已經過了十幾年,歐盟的旗幟在小鎮中隨處可見。歐盟國家之間暢行無阻也為這個旅遊資源發達的國家帶來了不少收入,雖然不知道當地的人們對於遊客數量的驟增有沒有反感的情緒。 捷克與歐盟旗幟隨處可見 來到古姆洛夫,一定要品嘗當地最出名的埃根貝格(Eggenberg)啤酒。說到埃根貝格,看到berg一般來說都是可以與德國扯上關係,然而這一猜想也並不差,實際上古姆洛夫在西元1250年左右興建,而該領地的封建主也是叫古懋(Krumau),這裡因此而得名,後來家道中落,後來成為了羅森伯格家族的領地,隨後在17世紀左右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哈布斯堡王朝的費迪南二世購買,在隨後的三十年戰爭中的白山戰役,埃根貝格被授予了這塊領地,並被封為古懋公爵。可惜由於沒有繼承的子嗣,因此由他們的近親施瓦岑貝格家族繼承,直到現在。後來1918年,哈布斯堡王朝戰敗,奧匈帝國瓦解,捷克軍隊前來佔領。到後來二戰結束後,德語人口被強制遷出,而小鎮的名字由原來的德語古懋(Krumau)改為了捷克語古姆洛夫(Krumlov)。 相信捷克菜非常適合一些不習慣吃西方菜餚的中國遊客 說到捷克南部最著名的,就是鹹豬手。鹹豬手和德國的烹製方法感覺應該有點不同,口感並沒有德國的鬆脆,可是皮和肉質感都鬆軟香甜,有點像是燜的方法,配搭黃芥末醬和各種生洋蔥,蘿蔔絲,青瓜等等,非常的美味。 彩繪塔下的拉塞伯尼茨基橋上人來人往 拉塞伯尼茨基橋連接著老城和城堡,橋下還有一片淺灘,在炎熱的夏天裡,許多遊人都光著腳去感受那沁涼的河水,從橋上那麼高的地方仍然可以看到河水清澈見底,還可以看到很多魚在水裡遊動。 小鎮的標誌-棕熊 在橋上抬頭看就是小鎮上最醒目的建築彩繪塔。過了橋,沿著山路走,到達了一座和小鎮格格不入的停車場便到達了城門的入口。城門前有一座橋橫跨著山谷,有許多遊客在橋上兩邊的欄杆外張望著,想必是有甚麼東西可以看。向下俯瞰,有一頭棕熊似乎吃得很飽,已經對身前的五顏六色的蔬果不為所動,畫面相當有趣。至於為甚麼這裡會有一頭熊,是因為之前提到的羅森伯格家族與當時亞平寧半島(當時義大利這個國家並不存在,好像用義大利不是很恰當)的奧仙尼(Orsini)家族有姻親關係,而Orsini在義大利語的意思是熊,因此在這裡飼養了一頭熊作為這裡的象徵。 唱詩班在城堡門口演唱是這裡的固定節目 過了護城橋,城堡塔的大門下有四位唱詩班的女生正在演唱一些曲目,聽說也是這裡的固定節目。彩繪塔可以說是這裡最顯眼的地標,五彩斑斕的磚塊原來都是工匠們用立體浮雕的方式畫上去的,甚至是塔上的門窗也是畫上去的,以求整體的對稱性。塔的底部是哥特式風格,而頂部是文藝復興風格,塔的內部幾經翻修,才呈現出如今的模樣。 伏爾塔瓦河呈馬蹄形狀環抱著古姆洛夫鎮 登上彩繪塔可以欣賞整個小鎮的美景,深褐色的河水潺潺地流著,水流過水利工程時而湍急,流過淺灘的時候潺緩,藍天環抱著遠方的綠色和近處的紅色的房屋,唯一遺憾的是遊客的到來打破了昔日小鎮的寧靜。 從第五城堡庭院觀賞石柱空中橋廊以及小鎮全景 從第二城堡庭院通過騎士通道前往第三庭院,通過一條灰暗的通道以後,眼前一亮,連接著第四與第五城堡庭院的就是文藝復興風格的石柱空中橋廊。橋廊座落於山谷之間,從遠方看房子像是建在橋上,十分壯觀。始建於15世紀,後來經過三次加高,變成如今的斗篷狀。 第五城堡庭院可以說是觀賞整個小鎮最好的地方之一,在懸崖上凸出的觀景台非常適合拍照,彩繪塔,城堡,聖維特教堂、伏爾塔瓦河以及老城區盡收眼底,只是觀景台的圍墻只是到達腰部,如果一不小心一個槓桿原理就可以掉進萬丈深淵。 大氣磅礴的城堡花園 在皇宮裡有一個類似於布拉格皇宮的長方形城堡花園,裡面的裝飾對稱均勻,兩旁的灌木也是被修剪得整整齊齊,地上鋪滿了細小的沙石,應該是為了古時在這裡居住的貴族騎馬嬉戲。 不過仲夏的正午在城堡花園裡漫步絕對不是一個好主意,中歐乾燥的天氣,萬裡無雲的烈日暴曬,廣闊的庭院並沒有很多樹蔭,迅速地把身體的水分抽乾。所幸的是,庭院裡還有一座涼亭售賣冰涼的飲品,以解燃眉之急。
除了表演藝術外,小鎮還有傳統和流行藝術,走在大街小巷之間,有時候會發現一些蔬果被繩子串起來,懸吊在半空中,也可以看到大小不一的馬鈴薯整齊的排列在階梯上。在網上試圖查一查,一探究竟,但是並沒有找到答案,到目前這個藝術還是一個迷。 莫名其妙的在墻上有一幅對亞洲女生諷刺的塗鴉 另外墻上還有各種各樣的塗鴉或者是畫作,其中十分驚訝可以看到以亞洲人為題材,一位亞洲女生正在拿著手機自拍,寫著「鏡子鏡子告訴我,誰是這個世上最美麗的人?」頗有嘲諷意味。 橡皮艇漂流與安謐的小鎮動靜相宜 除了靜態,小鎮還有相當動態的活動,河道裡有一些人工製造的小型瀑布,還有狹窄的水道,水道的底部嵌滿了鵝卵石,遊客可以租用橡皮艇一邊欣賞風景一邊感受漂流的刺激。如果不想太刺激,也有一般的皮划艇供遊客租用。 聖維特教堂與伏爾塔瓦河相互映襯 沿著河邊行走,在一處小土坡上不高的教堂已經是舊城區的地標,建於十四世紀的聖維特教堂是小鎮人民當地的信仰。這種哥特式和巴羅克式混合風格的教堂在中歐非常常見,就像與布拉格同名的聖維特教堂一樣。 餐廳的位置得天獨厚 結束瀏覽小鎮上的主要景點,本來是打算前往著名的洞穴餐廳,洞穴餐廳由於其獨特的中世紀風格還有特色的燒烤而受遊客們喜愛。千辛萬苦的找到了餐廳的位置,可惜到了門口,卻被告知今天的預約已經滿了,預約需要提前兩個月,可想而知這家餐廳的知名程度。帶著失望離去,只能到河邊的餐廳碰碰運氣,隨意的進了一家可以欣賞河邊風景的餐廳,裡面的菜單琳瑯滿目,而且價錢較低,更讓人驚訝的是,份量之大和味道甚好,讓性價比瞬間提高,算是彌補了一點遺憾。
回到市中心的廣場,早上在擺弄的雜技演員迎來了高潮時刻,無數帶著單反的遊客圍著他們不停地按下快門。 在鎮上走了一圈的踩高蹺女生拿到朋友送給她的雪糕後露出燦爛的笑容 當然,這些雜技演員也需要有休息的時候。在如此炎熱的盛夏,雪糕是老少鹹宜的甜品,一位男演員前往購買甜筒雪糕給踩高蹺的雜技演員,當她拿到雪糕時露出真摯的笑容,也是目前為止捕捉到的最滿意的相片之一。 隨處可見的cosplay 在離開小鎮前,鎮中心廣場飄揚著的吉他獨奏聲,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靜靜地站著,坐著欣賞動聽的音樂。每一首音樂結束後,遊客們都紛紛給予熱烈的熱烈的掌聲,然後把銀幣投進老人的吉他箱裡。箱裡還豎立著一些老人自己錄製的吉他獨奏,15歐元一張。但似乎廣場圍繞的房子,讓弦聲迴蕩在廣場之中,有種置身於音樂廳的感覺,應該要比播放唱片的效果要好得多,所以這樂聲就讓它儲存儲存在記憶中吧。 一位老人在廣場彈奏著吉他引來無數掌聲 本文與圖片皆為原創,未經允許請勿私自轉載 |
新絲路見聞 – 捷克古姆洛夫
責任編輯:
旅遊文化
- 陳越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