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國畫) 二〇一七年 李鴻瑋 不久前,廣東省新石灣美術館迎來了一批特別的客人——2018年發展中國家文化貿易研修班的各國友人專程前來參觀訪問。適逢“嶺南新軸線——廣東省中青年藝術家作品展”正在此地展出,這些來自烏克蘭、格魯吉亞、多米尼亞、委內瑞拉等12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35位文化貿易領域的官員與美術館團隊及參展藝術家展開了深入的交流。這是借“一帶一路”的春風,努力傳播“嶺南特色”文化藝術的一個重要節點,也是新石灣美術館向國際化交流方向穩健邁進的一次實踐。以展覽拉近交流,以自信深化交流,以特色延展交流,總之,此次大規模的藝術交流活動,不僅為年輕的新石灣美術館開展國際性活動積累了經驗,也促進了我們思考中小型美術館如何參與並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繁榮。 以自信促交流 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今年三月,我有幸參加了中國文聯第二期全國新文藝群體拔尖人才高級研修班的學習,其中,關於樹立文化自信的課程讓我印象深刻。要推動文化走出去,首先要有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而只有深入地瞭解我們文化的內在精神,才能更好地推廣。 嶺南文化向來具有開放包容、兼收並蓄的特點,而“嶺南畫派”作為南粵大地近現代最有影響力的畫派,其“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革命思想時至今日依然有著深遠的意義。我一直認為,嶺南文化是中國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掘、扶持和宣傳優秀嶺南文化是新石灣美術館不可回避的社會責任,而對於嶺南的文化自信則是新石灣美術館對外交流的基本原則。這種自信並非盲目自信,而是在不斷交流學習中樹立起的自信心。本次的交流活動,讓外國友人瞭解中國文化、瞭解嶺南文化的同時,更有助於嶺南文化走出去,弘揚優秀的嶺南文化,樹立我們本土文化自信。 以展覽促交流 在我心目中,理想的美術館應該是一個生機勃勃的思想交流平臺,而展覽就是促成思想交流碰撞的核心契機。為此,新石灣美術館推出了不同面向的系列學術性展覽。正在展出的“廣東省中青年藝術家作品展”是“嶺南新軸線”系列展第二回展,共邀請了14位廣東省內和2位省外的中青年藝術家參與,展出包括國畫、油畫、版畫、書法、雕塑等類別的藝術精品70餘件。好的展覽能夠帶來深入的交流,這也是現場氣氛非常活躍的主要原因。烏克蘭基輔國家經濟大學英語教學專案主任奧林那女士觀展時直呼“Amazing”,她表示,中國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悠久,有太多有趣的東西,這次活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瞭解中國文化的機會,中國的藝術雖然和烏克蘭的藝術有很多不同之處,但仍有不少值得學習的地方。來自蘇丹的友人則表示,中國人民友好而和善,中國還有很優秀的藝術,希望以後有機會開展文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來自烏克蘭的兩位友人還贈送了三幅木刻作品給廣東省新石灣美術館。作為兩地文化交流的見證,三幅木刻作品技法精湛老練,得到了現場藝術家的讚賞。 廣東省新石灣美術館作為一個省級的公益性的民營美術館,對於推介扶持中青年藝術家有一種特別的責任感,建館以來已經舉辦了多場中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展。中國美術館原副館長、廣州美術學院中國近現代美術研究所所長梁江認為,這一系列的展覽活動把廣東的美術現狀即時呈現給廣大觀眾,對佛山乃至廣東文藝事業的發展有深遠的意義。本次參觀活動也有其特殊的意義:廣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而且兩千年以來一直是海外貿易的重地,有非常悠久的對外交流傳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國外文藝界的朋友前來瞭解我們的文化、我們的發展,這是我們樂見的。 以特色促交流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在不斷加強,成為各國互相學習瞭解、增進感情的重要紐帶,而對外文化貿易則是要把中華優秀文化傳播出去的重要方式之一。2018年發展中國家文化貿易研修班的舉辦無疑有助於中國文化貿易“走出去”。這次參觀是一次別開生面的交流活動,也是促進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交流的一次難得的機會,更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一個重要鋪墊。 廣東佛山是千年文化古城,也是嶺南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佛山木雕、佛山獅頭、佛山彩燈、石灣陶塑、佛山剪紙、木刻版畫等一直備受人們青睞。2017年,佛山市政府提出的“文化佛山”三年行動計畫,讓佛山文化發展有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在各種政策利好的條件下,如何強化地緣文化特色,將特點更為鮮明的優秀作品帶出國門、舉辦國際交流展覽?我認為,除了常規的美術展覽,也可以策劃與佛山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藝術展覽,設計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創產品。同時引進國外的優秀藝術展覽,形成有序、長久、深入的文化交流機制,發展嶺南特色文化,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繁榮。 值得欣喜的是,本次活動結束後,就有烏克蘭的藝術機構給我們來信,希望在藝術展覽方面開展合作,促進雙方的文化交流與發展。我覺得這是一個良好的開始,讓我們共同期待接下來的精彩活動。 |
借“一帶一路”春風,發展“嶺南特色”文藝
責任編輯:
旅遊文化
- 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