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傳媒訊】記者陳銘泰報導︰離開老城廣場,向河的方向走就很容易的回到了昨晚的查理大橋,查理大橋目前只讓行人行走,橋上一共有30座雕像,河道中有許多木柵欄,是為了防止洪災時從上游漂來的木頭損壞橋墩的結構。雖然大橋並不是很長,可是遊客在橋上熙熙攘攘,擠得水洩不通,感覺好像用了很長時間才走完這座橋,到達了對岸的城堡區。

在查理大橋城堡區的城門下穿過,便看到都是五顏六色的巴羅克風格建築緊密的依靠在一起,像“樓墻”豎立兩旁。人行道並不是很寬,無法容納數量眾多的遊客,在馬路上隨性的走著也無所謂。一段緩緩的斜坡過後,看到了一片小小的空地,而這裡也有一個非常相應的名字 - 小城廣場。小城廣場偶爾會有市集活動,也是古時各種社會活動的舉辦地,例如絞刑。電車在廣場的四周奔馳著,凹凸不平的石板路,縱橫交錯的街道並沒有很多斑馬線,因此行人過馬路的時候,需要眼觀六路,非常小心。


布拉格的電車充滿著復古氣息

這裡的建築有點淩亂,不看地圖便很容易迷失前往城堡的方向,廣場的中間有一座巨大的波希米亞風巴羅克式建築,恰恰是這座建築把小城廣場一分為二,這座建築顯而易見是一座教堂,教堂始建於17世紀,歷時約90年完工,這裡可以說是從老城區前往城堡區的必經之路,也是布拉格重要的交通樞紐。

連儂墻 (Lennonova zed) 在城堡區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聽到這個名字,第一時間就會想到英國披頭士樂隊的約翰•連儂 (John Lennon)。當初並不知道這道墻和連儂會有甚麼聯繫,後來經過查詢原來是在80年代捷克人民為了表達對共產主義的不滿,在上面塗鴉有關披頭士的歌詞和片段。而如今墻身上已經看不到甚麼披頭士的影子,而是比較雜亂無章的塗鴉,偶爾會有街頭歌手在墻身前表演披頭士的歌曲,說實在的沒甚麼特別。



街頭藝人在墻前表演

在房子之間的巷弄探索前往城堡的階梯,向左轉踏上長長的新城堡階梯,向山上的皇宮和大教堂出發。每段階梯直挺挺的,道路很寬,斜度不是非常的陡峭,邊走邊欣賞山腰的風景,可以說不算太吃力。

長長的階梯兩旁都有商店

城堡區宛如一座小城,城墻外有一些穿著像羅馬士兵一樣的街頭藝人,供人們合照留念,維持生計。通過城門後抬頭望是一座高聳的教堂,那便是聖維特大教堂,這座教堂曾多次更換風格,始建於10世紀,從一開始羅馬式教堂後擴建成為一座羅曼式教堂,最後改建成為如今的哥特式的教堂,是捷克最大並且擁有重要的意義。教堂有三座塔,其中一座綠色尖頂的是顯眼的巴羅克式建築,是後來的增建部份,是這座教堂的南塔。南塔是可以攀登上去觀賞布拉格城區的美景的,不過門票需要額外購買。就像其他歐洲教堂一樣,塔內的樓梯十分狹窄,幾乎容不下兩個人相向行走,當一位正在攀登的人等候另外一位走下樓梯離開的人的時候,下樓梯的那一位都不忘和等候的那一位說一聲謝謝,其中的謙讓可以算是在狹窄的樓梯中相遇的緣分吧。塔高90米,好不容易爬到了樓頂,氣喘吁吁地迎來一陣陣清風,在南塔上欣賞百塔之城的美景,一切的疲累都是值得的。

午後的陽光透過彩繪玻璃映射在教堂內部的立柱上五彩斑斕

參觀完教堂以後,在一個不起眼的位置,有一些檢票用的閘機,購買了套票的遊客可以由此進入黃金巷景區。黃金巷是一條受保護的中世紀風格的小巷,窄窄的兩旁豎立著色彩斑斕的小房子,每一間屋內都可以進入參觀,裡面擺設了不同中世紀時期布拉格市民的與生活習俗相關的日常用品,還有一些私人物品,其中一間房子是著名捷克作家卡夫卡曾經居住過的。參觀完以後並沒有發現黃金,而且房屋外墻也不是金色的,實際上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在中世紀這裡有許多煉金術師居住,這裡因此而得名。

黃金巷內無黃金

結束了黃金巷的瀏覽已經是下午五點鐘,由於時間並沒有安排好,舊皇宮已經關門,因此錯過了進入參觀的機會,是本次旅途的小小的遺憾。舊皇宮從古代到現代都是重要活動或者儀式舉行的地方,小到重要慶典,大到國宴以及總統選舉與宣誓就職儀式都是在這裡進行的。門前的廣場十分空曠,有幾對新人乘著午後強烈的陽光在拍攝婚紗照。

皇宮門前的廣場是新人婚禮攝影的好地方

城堡區有兩條主要的步行道供遊客們上山或下山,另外一條是皇家花園旁有一條長長的斜坡,不同的角度可以欣賞不同的風景。斜坡的峭壁上有一些露天茶座,如果走累了可以坐下點一杯咖啡,欣賞城市民居聚集,比較平靜祥和的一面。

從馬尼斯橋上眺望一群天鵝飛越查理大橋

到達山腳,走過馬尼斯橋可以回到伏爾塔瓦河的對岸。馬尼斯橋是從河上欣賞查理大橋的一個理想位置。橋的另一端是魯道夫音樂廳,一座獨立的建築在廣場楊帕拉廣場前格外地顯眼。

按照計劃隨後沒有甚麼特定的活動,便前往老城區中隨性的行走,看會不會有看起來不錯的餐廳,途中經過火藥塔,不知不覺就走到了一個看似是步行街的地方。後來在網上查詢才得知這便是在捷克歷史中佔有重要一席的瓦茨拉夫廣場。這裡曾是馬匹市場,因此故名為馬市廣場,在後來捷克作家卡雷爾的提一下更名為瓦茨拉夫廣場。廣場曾經發生過幾次重要的歷史事件,例如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宣佈獨立,1968年布拉格之春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一名叫楊帕拉的學生在這裡自焚抗議,還有1989年天鵝絨革命曾在此舉行過盛大的遊行活動。廣場上兩旁的街道有許多商店和酒店,而廣場中間有個攤位售賣新鮮果汁,在炎熱乾燥的天氣下,來一杯草莓汁解渴消暑。

瓦茨拉夫廣場是布拉格新城區的中心

在傍晚時分,在伏爾塔瓦河邊有一座小山丘,位於城堡區的東面,小山丘雖然不高,但是也足以觀看整個布拉格老城區的美景,天氣很熱,在山腰上有一個貌似隧道的又像防空洞的建築,在裡面有販賣冰鎮飲料的小推車,趕緊買了一罐可樂解解暑。當地的年輕人們在那山洞周圍的地方大聲地播著音樂,享受著啤酒,跳著舞,談笑風生。

這個位置並不是很顯眼,只是一塊小小的泥地,卻吸引了許多慕名而來的攝影愛好者。這裏可以說是布拉格欣賞黃昏的最佳位置,石橋的間距似乎很有默契,橫跨在伏爾塔瓦河上。夜幕逐漸降臨,布拉格夜晚的主色調是暖黃色,河上的小船慢慢地行駛著,偶爾會放一下煙火,打破這寂靜的夜空。

穿過布拉格中心的伏爾塔瓦河靜靜地流淌著

在布拉格最後一天的清早,出發前往最後的目的地 - 佩特任瞭望塔。一陣陣汽車的轟鳴聲圍繞著伏爾塔瓦河河畔,一輛輛蘇聯風格的公共汽車整齊的排列著,在河邊的街道和橋上緩緩地行駛著,供行人觀賞。

星期日早上的古董巴士大巡遊引來不少人的圍觀

佩特任瞭望塔位於金斯基公園的山頂,山並不是很高,但是仍然設有纜車供遊客乘坐前往。

被譽為小巴黎鐵塔的佩特任瞭望塔

塔的底層有咖啡廳和紀念品商店,同行的表弟有購買當地國旗的習慣,購買後便開始登塔。這座當代鐵塔並不像古老的市政廳或者是教堂的塔那樣難攀登,寬闊的鐵梯,還有清爽的涼風吹來,讓人覺得舒服。到了塔頂,拿著小國旗一陣擺弄照了不少相片,突然有幾名遊人前來說著像是廣東話口音的英語想借捷克國旗照相,使用完以後用韓文道謝,後來聽到他們在說廣東話,便告訴他們我們是香港人,並不是韓國人,氣氛略顯尷尬。

布拉格的美景在塔頂一覽無遺

從纜車站走下來,肚子也餓了,不假思索地前往原定在網上搜索好的餐廳,Kolkovna Olympia。由於時間尚早,餐廳的客人並不是很多,為了用完口袋裡剩下的錢,點餐的時候也是毫不猶豫。不知道是不是美味都需要等待,大概過了半個小時,點的香腸才端上來。配上當地的啤酒,香腸的肉質鮮美,口感一流,可以說是有史以來吃過最好吃的香腸了。服務員過來說道,這個香腸是每日限量供應的,而且豬手和鴨腿也烹調得非常好吃,後來都會極力推薦給準備前往布拉格的朋友。

捷克菜與周邊國家的菜色相近

當地最有名的甜點甜甜煙囪麵包圈雪糕

飽餐一頓,錢包裡還剩下最後100克朗,回到老城區的巷弄間,想辦法把錢花掉,不留遺憾的離開布拉格。甜甜煙囪麵包雪糕一定是最好的飯後甜品。熱熱的麵包桶還有朱古力醬,配上冰冰的雪糕,激烈的反差感真的讓人難以忘懷。隨便的找了一家煙囪麵包店,叫Good Food Coffee & Bakery (名字通俗易懂),點上最貴的Blizzard,不過因為100克朗只能買一個,所以最後要兩個人共用一份。

地鐵站內暗木紋和暖黃的燈光還有長長的扶手電梯充滿蘇聯氣息

吃著雪糕慢慢走回旅館,取回寄存在那兒的行李,然後乘坐地鐵前往布拉格汽車站,再乘坐大巴前往下一個目的地奧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