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收短信,銀行卡被盜刷;傳統企業網站服務器被惡意劫持,成了比特幣挖礦機;自動駕駛成了四個輪子裝個智能手機,會被黑客遠程遙控……

 隨著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發展,安全問題日益凸顯,面臨從各種意想不到的維度影響用戶安全的新挑戰。日前,在以“安全強驅動,數字新生態”為主題的第四屆互聯網安全領袖峰會(CSS)上,與會專家和互聯網安全業內人士,深入探討未來的安全技術和防護對策。

 

為期3天的「2018ISC互聯網安全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全球網絡安全領域的近300位專家和近4萬名從業者出席。 (新華社)

 技術升級換代 安全隱憂增加

 今年以來,國內外連續發生多起網絡安全事件。例如,某勒索病毒家族最新變種在國內爆發,一些政府機關、高校、醫院等公共基礎設施中招,導致眾多文件和應用被病毒加密破壞無法打開。幾個月前,國內一些醫院服務器遭遇黑客入侵,攻擊者暴力破解醫院服務器的遠程登錄服務,利用某軟件的分享文件功能下載多種挖礦木馬以謀取利潤。

 加大數據保護力度、提升隱私保護能力也刻不容緩。據騰訊安全聯合實驗室發布的《CSS視角下的2018年全球網絡安全十大議題》顯示,目前數據及信息洩露事件頻發,例如臉書(Facebook)5000萬用戶數據遭洩;新加坡遭最大規模網絡攻擊,黑客利用被惡意軟件感染的計算機,竊取了150萬新加坡人的健康記錄數據。

 與互聯網等技術不斷發展、傳統領域數字化進程持續深入相伴隨,安全問題變得越來越複雜,網絡惡意攻擊強度、頻率、規模和影響在不斷升級,安全“邊界”將發生巨大變化。

 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院士說,5G時代將迎來網絡能力開放的安全挑戰。相比現有相對封閉的移動通信系統來說,5G網絡如果在開放授權過程中出現信任問題,惡意第三方將通過獲得的網絡操控能力對網絡發起攻擊,規模將更大且更頻繁。例如,5G應用在車聯網,要求時延低至1毫秒,傳統的認證和加密方式就不適用這種超高可靠低時延的通信場景。騰訊安全科恩實驗室針對汽車企業提交的安全漏洞顯示,惡意第三方可在非物理接觸的條件下,實現遠程控制車輛。

 “這些新趨勢和新問題,意味著安全不再僅僅是產業發展的能力補充,而是所有0前面的1。沒有安全,所有技術創新都可能會失去意義。”騰訊高級副總裁丁珂認為,對企業來說,安全能力與新技術研發、應用同樣重要;對行業來說,構建完善的數字安全新生態體系,才能有效保障並驅動數字經濟的良性發展。

 構建安全生態 打造防護網絡

 作為未來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基礎“能力”,人工智能安全尤其受到關注。人工智能和其他的智能化技術一起,將把虛擬的數字世界和真實的物理世界緊密聯結,數字世界中的安全問題都可能被放大為物理世界的安全事件。專家認為,無論是手機、空調、電視機,或是駕駛的汽車、飛行的飛機都可能被控制,造成物理性的損失。

 每年以億級數量增長的智能電視等智能設備,也成了被惡意攻擊劫持的對象。比如一些具有在線購物功能的智能音箱,已成為黑客攻擊和劫持的對象。人工智能設備和人的交互越來越頻繁,便捷的同時也增加了攻擊的可能性,人臉、指紋、虹膜等認證方式都成為攻擊點。此外,人工智能為了給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需要大量的數據來輔助,在數據採集、存儲、流轉過程中,都存在用戶隱私洩露的巨大風險。

 新技術不斷進入日常生活,網絡安全已不僅僅關係隱私、財產安全,還可能直接關聯人身安全。丁珂認為,數字安全新生態的建設,需要以全新視角去理解安全問題,並跳出傳統攻防概念,以協作為基礎,推動政府、企業、用戶聯動,共同提升防護意識,避免鏈條中某一環節被攻破。

 在今年年初騰訊安全玄武實驗室首次發現的“應用克隆”攻擊模型中,用戶只要點擊鏈接,攻擊者即可克隆賬戶權限盜取賬號和資金。這種“克隆病毒”就是基於一系列漏洞耦合在一起而產生的風險,並非某一個APP個案,而是移動APP面臨的普遍問題。

  不少專家認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安全已不再是單個企業或某個行業的事情,需要各機構、各領域協同合作,才能織好互聯網安​​全的“防護網”,構建起整體安全防護。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