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持續推進,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一帶一路”給全球經濟發展帶來的深遠影響。“新加坡亞洲新聞台”網站近日刊文稱,“一帶一路”正在打造的全球物流和運輸網路將重塑全球航運和物流模式,給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文章稱,早在西元前200多年,中國就開闢了陸上絲綢之路,這條龐大的商貿網路連接亞洲和歐洲的主要市場,為中國日後發展成為國際貿易大國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後來,隨著航海技術和海運貿易的發展,這條內陸商貿運輸方式逐漸被海運運輸取代。2017年中歐貿易額約6000億美元,其中70%的貿易就是通過海運實現的。

為了實現更大範圍的互聯互通,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除修建港口和火車站等基礎設施關鍵節點之外,“一帶一路”計畫開闢一個全球物流和運輸網路,將有望依賴國家戰略性資源實現經濟高速增長的國家和地區連接起來。比如,對於有望在2030年成為世界第四大市場的東南亞來說,“一帶一路”將把擁有6億人口的東南亞市場與世界其他地區相連接,屆時將有力促進東盟十國的經濟增長。

“一帶一路”開創了一種全新的物流模式,即“軸輻式物流網路”,它將港口和鐵路系統進行“配對”,從而實現了“點到點”的貨物交付模式,取代了傳統的“港口到港口”模式。與傳統的物流網路空間佈局不同,“軸輻式物流網路”將一個或多個節點設立為樞紐中心站,非中心站的節點都由中心站彼此相連。貨物先由各節點運至樞紐中心站,再依據目的站進行集中運輸,此種方法可以降低單位運輸成本,在網路幹線上形成規模效應,提高資源利用率,同時產生集群效益,帶動所在區域及城市的經濟發展。該運營模式實現了更高效的“產品最後一英里和第一英里的交付”。例如,過去,中國義烏生產的襪子依賴海運,交貨時間長達45天,在新的模式下,貨運列車只需14天就能將產品從義烏運到倫敦。

文章認為,“點到點”的貨物交付模式實現後,全球物流和航運的未來在一到二十年內將會截然不同,傳統的航運和物流運營體系將會被重塑,而不適應這一新模式的經濟體將會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