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劉瀾昌(香港資深傳媒人)

美國總統特朗普去年在亞洲之行中首以「印太戰略」的取代「亞太戰略」,之後國際間一直欲窺探其廬山真面目。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前不久在華盛頓出席美國商會首屆印太商業論壇,宣佈美國將於印太投資逾1.13億美元。他稱:「這只是美國對於新時代印太地區和平繁榮在經濟承諾方面的『首期』。」美國將促進地區貿易及互聯互通,深化美國跟亞洲國家的夥伴關係。

蓬佩奧強調,美國是尋求合作夥伴,不是要主宰印太地區,美國不會壟斷印太區,其戰略利益在於加強印太地區的參與。但是,也反對任何國家試圖壟斷。這,被指針對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中國。蓬佩奧的顧問否認針對中國,但稱中國的倡議只是為了「中國製造」,但美國的經濟參與模式對印太地區國家「最健康」。

在筆者看來,這個「印太戰略」慌亂而沒有章法。要真的做下去,恐怕只有一條路,和中國提倡的一帶一路對接。而且,既然蓬佩奧聲稱“印太戰略”並非針對中國的“一帶一路”,並且要加強印太地區的經貿往來,那麼,中國的“一帶一路”也就不必排斥美國的“印太戰略”,相反,中國的企業不管是國有還是民營,應該積極與一切可以合作的商家合作,不但包括印度、日本、澳洲,也包括美國的商界。就在蓬佩奧演說的當天,曾任職美國務院的美印商會主席比斯瓦(Nisha Desai Biswal)稱,印太區現時面對的基建缺口達26萬億,她希望美國企業將會成為投資資本、建立這地區所需科技和基建的關鍵角色,不過,她也強調不針對特定國家。

明眼人都看得出,所謂的1.13億美元『首期』,又如何能使到亞太國家的受惠而信納美國的夥伴關係,並拋棄承諾在一帶一路投資一萬億美元且已展開數百億美元基建項目的中國呢?尤其,這會兒,各國企業家都面對美國總統特朗普反全球化、並以霸淩的姿態蠻橫加稅來處理貿易問題,誰會相信“美國將促進地區貿易及互聯互通”?
事實上,特朗普當下端出的「印太戰略」,可能就是一個急就章的糊弄國際輿論的東西,因為非常明顯,這與特朗普以收縮為主的大戰略下的“新鎖關行動”是自相矛盾。

事實上,特朗普的“印太戰略”,與奧巴馬的“重返亞太”及後來改變的“亞太再平衡”,都是為了美國的利益。只不過,奧巴馬的戰略,經過八年的摸索,逐漸成形,而特朗普的“印太戰略”還是一套盲拳。奧巴馬的“重返亞太”,先是從軍事著眼,要將美軍的戰略重點移至亞太,在這一地區部署美軍六成的兵力;其後,他逐漸明白:亞太之爭是經濟之爭,軍事不過是經濟的支撐,於是介入已在談判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並且基本取得了成果。TPP排斥中國,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奧巴馬搭建了其遏制中國的軍事和經濟兩條支柱。

但是,特朗普一上場就“退群”,也許他覺得TPP還是以經貿全球化和自由化為基調,不合他的胃口。誰知,這樣一來,砍了奧巴馬亞太戰略的經濟支柱,未見其利頓收其害,不但TPP的參加國不滿特朗普的“任性”,而且該地區一般國家懷疑美國退出亞太。於是,特朗普政府以“印度洋加太平洋”重新包裝美國的亞太戰略。

為了突出「印太戰略」的特點,特朗普政府還放寬對印度的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在此之前,美國和日本、澳洲、印度還搞了個基建的“替代方案”。不過,有趣的是,實際上日本已經轉變立場,表明不排除參與一帶一路項目建設,而印度更是希望中國對印度的基建投入更多的力量。《澳大利亞金融評論》的報導也表明,既然稱為一帶一路的“替代選項”,而非“競爭對手”。“沒有人說中國不應該建設基礎設施,可能中國獨力完成一個港口建設在經濟上不可行,而我們可以建造連接這個港口的鐵路或公路,這樣在經濟上更劃算。”

筆者認為,既然“印太戰略”的參與者都不敢說這是對抗中國的一帶一路,北京方面同樣可以高姿態,可以在印太地區與一切可以合作的國家合作,即使美國在國家層面有彆扭,中國可以與其企業對企業,項目對項目。中國就是要以無比寬闊的胸懷,與其對接,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道理是很淺顯的,一帶一路是中國推動世界在21世紀新發展的倡議。國家主席習近平一再強調,中國的最終目標是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展。中國不自私,不排他,謀求世界共融和大同。因此,美日澳印四國“替代方案”好,“印太戰略”也罷,中國都可以主動合作,視其為一帶一路的合作。中國企業應該相信自己的競爭力在道路、橋樑、隧道、港口、高鐵、電力等基建眾個領域都是國際一流的。重要的是,北京柔性化解“印太戰略”,只會更加證明特朗普反經貿自由化全球化的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