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和7日,保加利亞的首都索非亞將舉辦中國-東歐“16+1”峰會,期待進一步促進中國與歐洲在能源、科技以及旅遊方面的投資與合作。在中國與美國貿易爭端不斷升級時,它成為回應美國貿易戰、強調貿易保護主義的一項舉措。峰會與近期中國歐洲增進貿易合作一起,對深化中歐貿易合作、提升投資水準、擴大多邊貿易,都將起到很大的影響。

當美國致力於貿易保護主義以便維持其優勢的時候,中國則力圖擴大地區經濟的整體實力,促進跨國、跨區域的貿易、投資活動。這一點,在中國對歐洲,特別是對巴爾幹地區的投資最為明顯。

中國鐵路總公司在塞爾維亞的貝爾格萊德興建鐵路,連接塞爾維亞和匈牙利(新華社)

在下週的峰會中,全球將有超過1000名商人出席商業論壇,其中半數以上來自中國。雖然現有的歐盟規則對歐洲從中國獲取基礎設施的融資有所限制,但是,從2013年以來,中國企業在歐洲投資還是出現了大幅增長,對華貿易額也出現了飛升。現在,中國在這個地區已經和俄羅斯並列為在巴爾幹地區投資額最高的國家之一。

事實上,中國在巴爾幹地區的投資在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之前就已經開始了。中國在馬其頓的投資始於2006年,在塞爾維亞則是從2008年開始,2009年,中國遠洋運輸公司(COSCO)買下了希臘比雷埃夫斯港(Piraeus)。接著中國也對阿爾巴尼亞和黑山的港口基礎設施進行了投資,其中以公路、鐵路建設、電網的擴建與提升為主導,中國與東道國雙方合力興建工業園、貿易區則進一步加深了中方在該地區經濟發展的參與程度。

烏玆別克斯坦的工人在鵬盛工業園的瓷磚生產車間工作,該工業園是的首個中烏合資的工業園區。(新華社)

在2016年和2017年間,中國與“16+1”成員國達成了總計94億美元交易。其中,一半以上約49億美元的交易集中在非歐盟成員國——阿爾巴尼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馬其頓、黑山以及塞爾維亞。

此外,中國在歐洲的其他國家,投資活動增長顯著。數據顯示,中國與奧地利合作占中國在該地區投資比例的19.1%。在過去幾年來,中國在奧地利的投資幾乎翻了一番。

經濟學家認為這是中國以基礎建設投資作為打通中國融入西歐經濟的關鍵點。中國在巴爾幹地區的投資,也幫助中國投資者學習如何貫徹歐洲的規則和標準。更重要的,在中國和歐洲的經貿關係不斷擴大和加深的過程中,雙方都將參與修改、制定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新規則以及擴大多邊法律合作,由此所建立出的新的國際經濟體系,讓互利互惠、共存共贏具備制度和法律的基礎。

《華爾街金融日報》的分析指出: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下,“16+1”成員國中規模較小、實力較弱的經濟體反而吸引到了最多的投資。顯示出這些國家對於基礎建設投資的需求高,但同時也預示著在這些國家的投資,風險也最高。因為投資回報週期長、風險高,西方國家不願意參與巴爾幹地區的基礎建設、電網建設等項目。

另一方面,在這些成員國內部,贏得中國企業的投資常有利於提升政黨的公眾支持率。這也是促成中國在該地區的投資項目、投資額度不斷增加的一個政治因素。

經濟學家指出,中國在該地區的公路鐵路建設、電網的擴建和貸款的發放是中國努力打開通往西歐的必經之路。在此期間,中東歐應發揮試驗田的作用,讓中國投資者熟悉歐洲的規則和標准。

對中方而言,許多中央企業積極投入對外資金、勞力以及技術的輸出,是因為遠期利益超乎想像。中國航運公司中遠集團在歐元區危機後投資了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這實際是該公司的一個長遠戰略的一個重要步驟:該基礎設施一旦建成,貨物將可以從該港口流入歐洲東南部的內陸地區。屆時,中方在這個地區的公路、鐵路建設對於中國遠洋運輸而言,又是一個促進——中國在歐洲的努力,與其說是謀求長期的投資回報,不如說是在當地出創造出更多的需求、形成更高深層次的發展,以帶動整個地區經濟的躍升。

今年3月26日,“中遠海運“2萬標準箱級集裝箱船停靠在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新華社)

正因如此,中方的投資承諾成為歐洲一些國家在外交上支持中國的重點所在。然而,在中國與歐洲多個國家的合作建設與貿易往來,需要直接帶來更深層次的法律、規則的整合和制定。對此,中國已經開始著力研討、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