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深港高鐵路線示意圖。

廣深港高鐵深圳福田站已開始試運行。新華網

  【源傳媒訊】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蓮塘新口岸三大工程將來不久將來陸續竣工,這些粵港澳大灣區內多個跨境工程陸續投入使用後,將形成更加發達的立體交通網絡,提速效應顯現,一小時生活圈形成,提升大灣區的經濟效率和發展潛力。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粵港澳深化合作邁出的首步,市場資源要素流動會更加暢通並重新配置,經濟社會運行效率大幅提升,並為大灣區內各個城市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而廣州、深圳為主的內地城市應當突破過往的發展模式,香港則應主動擁抱一體化,避免錯失重大機遇。

  三大跨境工程落實在即 提速效應待發

  2017年7月,《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在香港簽署,基礎設施建設被列為三地合作的重點領域之一。有專家指出,通過興建連接三地的系列跨境工程,促進資訊、資金、人流及市場自由流通,突破空間距離等掣肘,有助於解決大灣區內生產要素不能自由流動、受到行政區劃阻隔的問題。

港珠澳大橋在2017年12月30日開始亮燈調試。

  未來三大跨境工程落實在即,分別是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和蓮塘新口岸。根據測算,這些跨境工程開通後,由香港到粵港澳大灣區內主要城市的時間將大幅縮短至原來的一半到三分之一,一小時生活圈逐漸形成。

  廣深港高鐵大大縮短了廣州、深圳和香港之間的交通時間,而港珠澳大橋則會串連起香港、澳門和珠海,將珠海至香港的陸路通行時間縮短至30分鐘以內,改變過去水路1小時、陸路3小時的空間距離格局。深圳羅湖蓮塘口岸也採用了港珠澳大橋的「一站式」通關模式,便捷性亦會大有提升。

  跨境工程鏈接香港和內地網絡 有助珠三角轉型升級

  廣東省社科院港澳臺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梁育民對源傳媒指出,通過廣深港高鐵,連接內地的「四縱四橫」高速鐵路網,經貿往來會更加方便;通過港珠澳大橋,珠江西岸乃至西江經濟區都能夠得到香港更好的輻射。三大工程開通後,經濟要素流動更為暢通,因此可提高經濟社會的運行效率,促進不同文化之間更多接觸和交流。

  梁育民認為,粵港澳形成「一小時經濟圈」無疑可為大灣區更快、更好地建設現代化城市群提供助力。粵港澳港口、機場、鐵路和公路等基建項目的對接與協同合作,能促進整個大灣區產業集群轉型升級,還能促進新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吸引更多海內外投資者和商貿活動在區內集聚。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黃順江對源傳媒分析說,新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逐漸鋪開,會對區域整體發展都非常有利。

  他指出,大灣區內,深圳會發揮更突出的作用,廣州綜合城市優勢會得到強化,以及促進東莞轉型升級。珠三角產業在2008年受到金融危機沖擊後,通過轉型升級現在發展動能正在逐步增強,借助國家政策支持和新的區域交通一體化建設項目落成,粵港澳大灣區整體發展肯定會再次提速。

  三地分工發揮集聚優勢 資源重新配置

  跨境工程鏈接大灣區多個城市,如果區內逐漸形成高鐵、高速公路、機場和港口聯網的交通格局,不應惡性競爭,適當分工,形成集聚優勢,提升對外來投資的吸引力。

  梁育民指出,今後大灣區內的港口群、機場群不僅不會再發生惡性競爭,反而要更加密切合作,使得這些基礎設施能像產業集群那樣,發揮集聚效應。」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源傳媒表示,過去粵港澳之間受制於物流等便利化措施不到位的情況,導致一些資源配置不夠充分。但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之後,內地以更開放的格局面向港澳,會為大灣區帶來更多重新配置的機遇,比如香港金融業與珠三角製造業就可以更好結合起來,一方面助力製造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香港可以繼續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白明強調,粵港澳大灣區需要錯位元發展、適當分工。粵港澳之間資源不平等配置的局面早已改變,香港曾經占據主動,也因此獲得了很多紅利,現在香港需要改變過去「居高臨下」的姿態,否則按照過去的配置方法發展之路會越走越窄。

  他提出,珠三角與長三角等城市群相比,最獨特的優勢是「一國兩制」下的三地,制度性差異形成了很好的互補。比如,廣東正在推動自貿區建設,而毗鄰的香港就擁有著世界最知名的自由港,這些優勢都要善加利用。

  突破過往發展模式 重新發現粵港澳優勢

  談到粵港澳大灣區今後發展規劃,黃順江直言,過去的成功經驗不能再照搬,以前廣東的優勢是在上一輪改革開放中倚靠香港,尤其是深圳從中獲益良多,現在來看廣東的經濟實力提升後,區域要繼續發展已經不能再只看香港。廣東的競爭優勢確實也在下降,大灣區建設會起到比較強的提振作用。

  「粵港澳的城市群相比長三角和京津冀是有優勢的,當然也有劣勢」,黃順江認為,京津冀行政制約因素較強,市場環境不是很好,長三角則擁有最好的市場經濟基礎,幾乎輻射了中國經濟體近半體量。2008年以後珠三角經濟受到一定打擊,經濟的影響力在下降,長江中上遊城市大多都面向了長三角。

  黃順江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是市場機制靈活,但要改變注重短期商業利益缺乏長遠謀劃的弱點。他強調說,隨著新一輪改革開放,發展競爭因素轉變,眼下科技成為新的主導生產力,需要三地一起面向亞太甚至全球來通盤謀劃。尤其是廣州、深圳要共同規劃長遠發展,他稱,珠三角好好發揮整體經濟優勢,與東盟國家加強合作,這些是其他區域所不能比的。

  (源傳媒記者 雷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