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法國隊球員慶祝奪冠。

  【源社評】2018年的全球大派對──俄羅斯世界盃足球賽曲終人散。這一屆世界盃,因克羅地亞、比利時等新興勢力表現突出,加上一些前冠軍球隊表現不濟,予人傳統勁旅普遍失色的感覺。球壇上傳統勁旅向受矚目,故值得為歷屆世界盃冠軍隊來一次賽後分析、總結。

  先看法國。法國是1998年的冠軍,今屆分組賽首名出線。由十六強起,法國雖處於被視為強隊較多、較難打的「上線」,但仍能連克傳統勁旅阿根廷以及表現出色的烏拉圭和比利時,而且晉級過程頗輕鬆,每場皆在控制大局之下勝出,證明實力超群。縱觀整個賽事,法國攻守兼備、反擊速度快、高效率射門,都是其重要殺著,最終奪冠,可謂實至名歸。

  再看烏拉圭。烏拉圭曾奪冠兩次(1930、1950),由於奪冠年期久遠,且之後從未染指錦標,在世人眼中,早被剔出傳統勁旅之列。但近年有所復甦,2010年世界盃在傳奇射手科蘭領銜下,取得殿軍佳積。今屆世界盃以小組首名出線,在十六強更力壓2016歐洲國家盃冠軍、有球王C.朗拿度助陣的葡萄牙。可惜在八強時,因其中一名主力射手卡雲尼在十六強比賽時受傷而未能出賽,另一星級射手蘇亞雷斯獨力難支,最後飲恨於法國腳下。從往積、整體水準看,烏拉圭本屆能有這個成績,算是令人滿意。

  本屆最大的意外,發生在德國身上。包括前西德在內,德國共奪冠四次(1954、1974、1990、2014),僅次於巴西。可惜,這支長期頂級勁旅在本屆卻令人極度失望──在分組賽恥辱性地出局,而且是敗於墨西哥和韓國這兩支非頂級球隊腳下。一向被譽為機動性強、紀律性高、冷靜沉著、攻強守堅的「德國戰車」,完全走了樣,變成有如劏車場上的廢車。看來,2014年的冠軍模式早成過去,必須改弦易轍,從教練到球員都需要大換血。但更叫人遺憾的是,德國國內有人指責一些非日爾曼球員如奧斯爾(土耳其裔)等沒有積極作賽以致拖累了整支球隊,引發極為敏感的德國極右種族主義問題,不免令人擔心。

  五屆冠軍巴西(1958、1962、1970、1994、2002,本屆八強止步)和兩屆冠軍阿根廷(1978、1986,本屆十六強止步),面對問題相似,可一併而論。這對南美宿敵,天才球員多的是,可惜都合作性不強、組織力太弱,主要靠各人自打「天才波」,又分別過分依賴前鋒尼馬和美斯,而不幸地兩人都明顯狀態不足。這兩大球王在本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尼馬誇張的狂翻筋斗詐傷和美斯的十二碼宴客。其實,兩隊所面對的上述問題,和2014世界盃相似,說明四年來都沒有處理好。隨著兩大球王年紀漸長,如再無改善,到2022世界盃時只會更糟。

  要數近十年憑華麗足球橫掃全球的球隊,非西班牙莫屬。西班牙以令人歎為觀止的控球、短傳、組織等,連奪2008歐洲國家盃、2010世界盃、2012歐洲國家盃冠軍。西甲的巴塞隆拿和皇家馬德里在最近十屆歐洲聯賽冠軍盃這個歐洲球會最高榮譽比賽中,合共取得七次冠軍,最近五屆更全由皇馬(四冠)和巴塞(一冠)所壟斷。因此即使2014世界盃分組賽出局,今屆賽前,以皇馬和巴塞球員為骨幹的西班牙仍被寄予厚望。可惜一如上屆,2008至2012期間成功的踢法早被看穿,而且隊中一些舊有主力如恩尼斯達等已過了黃金時期,加上臨時更換主教練的影響,最後僅取得比2014年好一點的成績──十六強出局。經過兩屆失敗,西班牙必須重新出發,從人腳到打法,都非全面革新不可。然而,西班牙足球最大的危機,可能不在足球而在政治。近年西班牙國內分離主義抬頭,以巴塞隆拿為首府的加泰羅尼不斷尋求獨立,西班牙馬德里政府則全力遏制,統獨之爭短期內相信會繼續惡化。一向以來西班牙國家隊等於是「巴塞隆拿+皇家馬德里」聯隊。統獨之爭會否影響到國家隊的團結?這是一個令西班牙粉絲擔憂的問題?

  至於1966年的冠軍英格蘭,長期予人球星如雲但雷聲大雨點少的印象。今屆英格蘭領隊修夫基一改過往華而不實的作風,選人時不再是球星導向,改以年輕、能合拍為主要考慮。這支被稱為「幼獅」的球隊(英格蘭隊徽有三隻獅子),比起以往由英超大牌球星組成的球隊,打來更有活力、合作也更好。最終取得第四名,是1990年以來成績最好的一次。這證明經過多年摸索,英格蘭已找到一條比較正確的道路。由於一眾「幼獅」仍然年輕,加上本屆累積了七場比賽經驗,令人對未來的英格蘭充滿期待。

  最後,不能不談在外圍賽出局、連參賽資格都沒有的四屆冠軍義大利(1934、1938、1982、2006)。2006年,義大利球壇爆出打假波醜聞,意甲班霸祖雲達斯被罰降到乙組作賽。這對義大利足球打擊巨大,當屆世界盃由義大利奪冠,只因影響未即時浮現。2006年後,意甲聯賽水準即逐漸下滑,國家隊亦未再取得任何大賽冠軍,終至連世界盃大舞臺也上不了。腐敗是足球的最大敵人,義大利就是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