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和高鐵香港段的開通,對於粵港澳大灣區基建有重要作用,促進區內進一步融合。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副院長陳廣漢教授認為,香港和珠三角改革開放前四十年的“前店後廠”模式非常成功,但是到了今天創新驅動階段,香港應該爭取成為內地各城市科研資源的整合中心。

2018“一帶一路論壇”今日(10月29日)在香港舉行,此次論壇由中國日報與絲綢之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合作舉辦,陳廣漢出席論壇時接受記者訪問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不斷發展之際,香港被賦予“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新定位,全球經濟發展模式已經大變,香港正好藉此大灣區發展,利用創新科技,找到新經濟引擎。

引領粵港澳大灣區新時代創新驅動發展

“香港以前引領了我們的發展,尤其是前店后廠的模式,但是到了創新驅動的階段,香港的引領作用在下降,香港看到這個問題,也在努力和進步中”,陳廣漢指出。他認為,香港在整合全球的科研資源方面,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優勢。香港有很好的大學,而且科研環境、人才和基礎設施、工資水平等都是和國際接軌的,這樣的情況之下,香港對比國內其他城市,在引進國外一流的學者、研究機構和創新公司都有優勢。如果把這個事情做大,就可以吸引高科技公司總部,國外的研究結構,以及優秀的學者,這三個因素若可整合起來,香港在發揮創新科技方面,可以發揮很大作用。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尚沒公佈,但是陳廣漢認為,這對於大灣區的發展並無影響,因為即使沒有對外公佈,但是相信内地政府官員都清楚具體怎麼做,預期一些技術層面的問題需要解決。

陳廣漢表示,現在粵港澳大灣區兩個標誌性的工程都已經開通,一個高鐵香港段,一個港珠澳大橋, 廣州到香港就50分鐘左右,這樣整個大灣區和珠三角各城市之間的整合都加快了,空間和心裡的距離大大拉近, 這都會慢慢反映出來的。他指出,雖然現在港珠澳大橋還有限額,但是相信未來會慢慢增加,促進大灣區的合作。港珠澳大橋的最主要作用是客流量,人流往來是最重要的,這個額度會放開,但是又會控制在澳門和香港能承受的範圍來。

之前傳言,港珠澳大橋應該使用雙Y設計,把深圳鏈接上。陳廣漢表示,如果是如此設計,此橋會發揮更大的功效和作用,車輛更多。深中通道的建設,也是港珠澳大橋重要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