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即將開通了,我非常期待。我在香港出生,澳門長大,祖籍是珠海的,記得以前回家鄉,如果坐車從香港回去,要三個多小時,如果坐船也是要蠻長的時間。所以,港珠澳大橋快要開通之後,這個一小時生活圈能帶給我們大​​灣區很多方便,而且讓整個地區發展帶來更好的機遇。” 鄺美雲說。

 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鄺美雲近日作客人民網香港演播室,講述她眼中改革開放四十年的變化,分享內地援助學校心得。在她看來,粵港澳大灣區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鄺美雲(資料圖片)

 

隨著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高鐵的開通,國家提出的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步伐越來越快了,9月1日剛出台了港澳台同胞在內地的居住證政策,也就意味著未來可能港澳同胞會更能夠方便地進入內地去生活、工作、學習。香港在這樣一個國家發展的新時代中,能夠扮演怎樣的角色?

 鄺美雲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對於香港人是最好的一個機遇,基於“9+2”這個廣大的領域,香港人應該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應該要有信心、有決心和國家一起發展,一起成長。

 可以讓外國人變成中華文化的粉絲

 作為香港駐外社團總會會長,鄺美雲說,總會也辦了很多交流團和學生交流活動,令香港青年人有很多學習機會,所以,希望香港人可以把握這個機遇。香港人一定要感恩國家,因為在“一國兩制”之下,香港得到了很大的方便,而且,在面向世界方面,也有自身的優勢和機遇。香港從改革開放到現在,無論在文化、娛樂、演藝和電影界,為內地和全世界都做了一個非常好的示範,這也是香港的貢獻。也希望這種精神可以繼續,香港電影界或者音樂界也要有多一點機會和內地再多一些交流。全國有300多種劇種,中華文化不應只在中國發展,更應該走出去,要讓全世界的人都認識。其實很多外國人也非常崇拜中國的文化,所以,他們也可以變成我們的粉絲,也可以變成幫忙推動中國文化的人。

 鄺美雲從90年代初的時候就去內地表演,直到後來參加內地的一些公益事業,到今年擔任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內地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淵源是非常深。鄺美雲認為,改革開放40年是中國人民和國家共同努力的成果,應該是用生命影響生命,將不可能變成可能。這是一個非常美麗而且偉大的使命,我們中國人都能做到,我們要對國家、民族有信心,有信仰,這樣才可以完成的使命。

鄺美雲講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變化。她說,從以前去歐洲、去美國旅遊,再回到內地,差距很大,那時非常嚮往別人城市建設。現在,很高興看到內地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機場及城市建設都做得非常好。

鄺美雲憶述1993年在廣東省巡迴演出的時候,廣州天河體育館8000多位,現在內地的體育場可以容納十幾萬人了,這個變化代表了文化藝術的傳承,文化藝術為什麼能發展得好?當然就是因為國泰民安。

鄺美雲從演藝界到經商,再到從事慈善公益,和內地的聯繫一直沒有斷過。曾擔任了差不多十多年時問的江西省政協委員。談到和江西的淵源,鄺美雲記得,那是2003年,有一個人江西人在香港西方寺跟她講,能不能幫助內地的學生學習,她說可以啊,從那個時候開始,就在內地援建學校。第一個學校就是在江西九江的雲居山下,之後就在全國不同的省市做援助學校。到現在已有50多所。

從去江西開始,鄺美雲就在南昌大學每一年援助150個學生,直到現在,每年都會回去和學生交流。這是一個精神上的支持,一個鼓勵。我們無論在海外,還是在香港,還是在中國內地,都是有著同一個心,就是要以教育培養人才,這樣,國家才有希望,才會進步。(來源:人民網)